回到主页
来源:
金华市方格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22日
点击次数:
2645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盛世将颓,临渊而侧的岁月里,曾有人身先士卒,扶大厦于将倾,诠释了真正的忧国忧民。在物欲横流的快餐时代,人们只是一味地注重物质享受,而完全忘却了精神的饱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遍地林立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古人重视,腹有诗书气自华;到如今,社会进步,国人却开始忽视精神教育,这难道不是精神.倒退的展现么? 风卷缠绵,云舒缱绻,白衣苍狗,星移斗转。时光的河流涤荡了几多历史的烟尘,冲刷了几多过往的沙砾。寻求精神之崇高,可此崇高非彼崇高。与国执手,与国携长,用热泪与汗滴铸就新的辉煌的中国。于今人,古人之志古之精神,已经远在天边了。我们要追逐的便是此崇高! 古之精神,在当今便化身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古人人之心,寻精神之崇高,在建设物质文明时仍不忘精神建设!

一思尚存,此志不懈。奔赴的医生们,面对被感染的巨大风险,没有因为疫情的可怕而退缩,他们把家人的关心思念埋在心底,把国人的安危摆在第一位,他们已然披上雪白的战袍冲上一线。每天的日日夜夜只为了人们能早一点恢复健康,只愿舍小家顾大家。即使没有“我将无我,为国为民”的魄力,没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言壮志。但因为敬业,他们平凡的生命亦可塑造非凡的价值。布衣之下的平凡,是白衣之下的不凡。

说他们注重的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得过且过,人云亦云。他们敬业,所以如今中国发展迅速。实现人生价值,当志存高远,因为有志者事竟成。铭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热.血豪情,与国执手,与国携长,用热泪与汗滴铸就新的辉煌的中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耳熟能详的诗词,诉说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央视新闻于新闻节目中批评部分网络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的现象。不知何时起,当我们打开快手、抖音总能看到一些触目惊心、难以置信却又被深深吸引的画面,刺激着我们的视觉,诱惑着我们的味觉,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行为。病态吃播给社会风气带来浪费粮食和奢侈消费的误导。渲染着一种暴饮暴食过度浪费的错误饮食观,却以此拿到金钱和获取利益。古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日日皆辛苦”今有“浪费粮食可耻”都无不在诉说着粮食的可贵

优秀的"吃播",不应该是浮于表面意义的吃播,在我看来,吃传统美食与创新美食,播放对美食的品鉴与感,不追求量的极致刺激,而是追求美食带给我们在舌尖上的美妙感受。我们应该批判的是被流量蒙蔽双眼,肆意践踏粮食的不正规吃播,他们将"大胃王"吃播"的定义扭曲,成为赚钱的噱头因此,全社会都应弘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俭之正风,力压奢侈浪费之歪风,树立文明之风。

战国时期的管子曾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意思是说,礼、义、廉、耻是国家得以存在的基础,如果礼义廉耻得不到推行,那么国家将不会存在。也许把问题说的过于大了,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文明是重要的城市建设内容,只要每个人都能够文明。

正如鲁迅所说“无穷的远方与无尽的人都与我有关”,我们要正视那些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坚决反抗校园欺凌,给予那些生活在阴暗处的人们以关怀。这个世界上,既然有太阳照到的地方,那么也就有太阳找不到的阴暗面。校园欺凌就包括在这阴暗面里,施暴者的声声辱骂,一个个耳光,一个个视频,都是压死被欺凌者的最后一根稻草。会在被欺凌者内心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致使他们成为下一轮的施暴者。那些旁观者觉得自己没有错,自己没有动手没有对被欺凌的人拳打脚踢,但是可曾想过传言是从他们口中传十传百。他们没有及时团结起来去制止欺凌,而是在旁边看热闹,他们看的越起劲,欺凌者欺负别人也会更起劲。我们要正视那些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坚决反抗校园欺凌,给予那些生活在阴暗处的人们以关怀。同时也希望那些生活在阴暗里的人明白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力。

校园欺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话题,校园欺凌可以分为两种。-种是精神上的,一种是肉体上的。很多人都经历过校园欺凌,有些人在面对它的时候会选择站出来。有些人在面对它的时候会选择逃避或沉默。校园欺凌不知摧毁了多少对未来向往的少年,那些施暴者当校园欺凌就是闹着玩的,可他们并不知道那些被欺凌的人每天生活的有多痛苦,不只是身体上的伤痛更是心灵上的伤痛。那些被欺凌的日子对他们而言是永远不可能被抹掉的深深的刻在了他们的记忆里面。秉承古人人之心,寻精神之崇高,坚持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法治,在面临欺凌,或遇到欺凌时,伸出援手,被欺凌者也应拿起法律的武器。

吾辈少年生于巨变的时代,自当赓续敬业精神,携手同行,将无数微弱光芒汇聚成闪烁星河,让生命绽放光彩,使中华民族璀璨光明。古之精神,在当今便化身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古人人之心,寻精神之崇高,在建设物质文明时仍不忘精神建设!


                                                                                                                                        高三(2)班叶诗慧